克沙奇病毒

2009030119:12

 

克沙奇病毒(Coxsackie Viruses)是典型腸病毒的一種,其大小、形狀與小兒麻痺病毒頗為類似,經常被混為一談,直到一九四八年間,美國紐約州克沙奇這個地方爆發疫情後,才以當地地命命名之。

根據研究,克沙奇病毒和其他病毒一樣,可在攝氏零下一十度至零下七十度存活數月之久,而且克沙奇病毒分成A、B兩型,兩型再細分成二十三及六個血清型,不同血清型的克沙奇病毒,所引起的症狀也不同,其中B型毒性較強,較易引發嬰兒急致死腦心肌炎。

克沙奇病毒主要傳播方式為飛沫傳染、直接接觸及糞便感染,好發於夏、秋兩季,病例集中於嬰幼兒及社會經濟情況較差的人群。病毒初期的增殖部位是在咽部及小腸,感染早期可在患者的咽部和血液中找到病毒。一般來說,克沙奇病毒的潛伏期為二至九天。

在臨床表徵上,A型克沙奇病毒會引起泡疹性咽峽炎、淋巴小結節咽炎、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疾病、皮膚疹、手足口病、肝炎、無菌性腦膜炎、麻痺症及一些嬰兒的猝死。而B型克沙奇病毒感染則會引起流行性肋肌痛、嬰兒急性心肌炎、多種上呼吸道症候群、皮膚疹、腹瀉、睪丸炎、肺炎、心臟及中樞神經系疾病。

對於克沙奇病毒的預防上,建議民眾可以遵守下列數項原則:

1. 減少人與人的接觸,避免出入公共場所。
2. 家中若有感染者應避免將病毒傳染給抵抗力弱的嬰幼兒。
3. 感染者可採取支持性治療,目前並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。
4. 感染後可能具有免疫力,故成人較小孩有更多型的抗克沙奇病毒抗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