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現代父母育兒知識及格嗎?

2009061522:03


在資訊發達的現在,要獲取育兒資訊可一點都不難。不過身為父母的您可知道自己的育兒常識正確嗎?以及在照顧孩子的技巧上,你給自己跟另一半打幾分?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瞧瞧這份有趣的現代爸媽育兒知識調查!
 
現代父母對育兒的知識了解多少?哪些資訊最欠缺?哪些觀念有待修正?一項由台北縣衛生局、等共同合作所進行的“育兒知識大調查”結果發現,現代父母對於寶寶的照顧、各階段的發展狀況,以及預防接種等各方面育兒知識仍有些許不足,醫師建議,除了政府相關單位的宣導之外,家長可藉由專業醫師、育兒相關書籍、雜誌等管道,獲得充分且正確的常識,對寶寶的照顧和成長,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 
 「育兒知識大調查」問卷結果公佈
 


 
育兒資訊管道


★幼兒發展類(以下粉紅色標示為正確答案)

 「育兒知識大調查」問卷結果公佈


★幼兒疾病預防類(以下粉紅色標示為正確答案)


★幼兒保育(以下粉紅色標示為正確答案)


爸爸、媽媽對寶寶的發展了解多少?
這項“育兒知識大調查”是在今年2月26日至3月10日期間,針對20~45歲的家長所進行的問卷調查。其中受訪對象以媽媽居多,佔了93%,家庭型式以小家庭佔五成以上最多,而教育程度多為大學、大專程度,佔了七成以上,總共回收有效份數則為2500份。
 
在「幼兒發展類」調查中的十個問題,最多家長答錯的是「寶寶幾個月起俯臥時能抬頭至九十度?」正確答案是三個月,卻只有47%受訪者答對;其次是「寶寶幾個月可以扶著物體維持站立?」,正確答案為九個月,卻只有64%受訪者答對。
 
書田診所小兒科潘俊伸醫師表示,家長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,最好對孩子各階段應有的發展,有正確的認知,一旦出現異常,才能及時診治,尤其一歲以前的行為發展、肢體協調等,更要特別注意。
 
例如寶寶出生後大約四、五個月就會開始翻身,如果出現二至三個月的落差還算正常,但是萬一超過半年就要有所警覺,最好尋求小兒科醫師協助,進行神經學檢查;又如語言方面,通常九個月至一歲左右,會開始發出簡單的單字(如爸爸、媽媽),如果一歲半仍未有任何進展,可能要懷疑是否有聽力方面或腦部發展上的問題。
 
重視一歲前的兒童健檢
 
在幼兒發展類這項調查中,八成以上家長對大部分問題的回答都是正確的,潘俊伸醫師表示,問題中有部分題目牽涉較專業部分,一般民眾不見得很清楚,不過類似的資訊,其實在兒童健康手冊中已有完整的說明,建議家長們在翻閱手冊時,能仔細閱讀,以掌握寶寶成長狀況。
 
潘俊伸醫師也特別提醒家長們要重視寶寶一歲前的健康檢查,在四次健檢中,醫師可篩檢出寶寶嚴重的問題,以便能做及早診治。
 
此外,還有一些家長很容易疏忽或犯錯的育兒事項,例如常把小孩感冒誤認為是著涼所導致;不了解孩子發燒是疾病的過程,而只一味急於用藥退燒;發燒時穿更多、包更緊,以為可以幫助緩解感冒病情……,即便知識水準較高的父母,同樣可能會有上述錯誤的想法。
 
建議家長多利用三個管道得到充分且正確的資訊:(1)多閱讀醫師撰寫的相關育兒書籍。(2)詢問醫師,包括住家附近的小兒科醫師,都是最佳諮詢對象。(3)利用每次帶孩子打預防針或健康檢查時,將問題先記下來,再詢問醫師或護理人員。
 
注意網路資訊的正確性
 
另外要特別小心的是網路資訊,網路是現代人最方便取得資訊的管道,但因缺乏專業把關,反而容易因錯誤的訊息,而為育兒過程中帶來負面影響。例如臨床中曾聽家長提到將房間日光燈開著,可治療寶寶的黃疸;用熱毛巾包住寶寶腳跟可達到退燒效果……,這些都是來自網路的荒謬訊息,家長最好能經由醫師判定再進行,否則反而會造成疾病的延誤或傷害。
 
母乳常識有待加強
 
在「幼兒保育」問卷中,有幾項是父母必須加強的,我們發現高達六成以上家長不清楚母乳可在室溫下保存多久,母乳因含有豐富抗體,可在室溫下存放三小時,不像一般牛奶在室溫中一小時就開始滋生細菌。
 
此外,有37%受訪者認為寶寶四個月就可以添加副食品,只有62.16%的受訪者正確回答應該在出生六個月再開始吃副食品,到底太早或太晚添加副食品,對寶寶生長和健康分別有什麼影響?潘俊伸醫師指出,如果沒有家族過敏史,四個月後開始添加副食品倒是沒什麼問題,不過寶寶若屬於過敏體質,最保險還是在六個月後開始添加,而且海鮮、蛋白、鮮奶等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,必須在一歲後再開始給予,以免引發過敏疾病;至於太晚吃副食品也不好,因為太晚訓練咀嚼和吞嚥,寶寶一方面容易過度依賴牛奶,另一方面因吞嚥能力受到影響,很容易造成偏食。
 
此外,添加副食品的過程也很重要,每次只能添加一種食物,觀察2~3天看是否有出疹子、腹瀉或嘔吐情況,沒問題時再繼續,若出現不良反應,先停1~2個月再試,而不是從此排斥這項食物。
 
訓練寶寶上廁所,什麼階段最適當?
 
在問到寶寶多大可以訓練自己上廁所時,有50%受訪家長認為一歲半最適當,但也有35%認為兩歲再開始訓練,15%則認為一歲就要訓練,潘俊伸醫師表示,一歲半到兩歲之間開始訓練其實都可以,只是整個訓練過程不能太強求、太心急,因為此階段在心理學中是屬於肛門期,家長給予太大壓力,可能影響孩子未來人格發展,嚴重時將來可能會有攻擊或暴力傾向。尤其孩子尿床時,家長不能過度給予苛責,通常男生在六歲前,女生在五歲前尿床都屬正常,家長不必過度緊急。
 
而事實上即使未加以訓練,時間一到,孩子自然會自己如廁,只是如果讓孩子一直習慣尿布,可能導致孩子排尿控制能力受到影響,有些孩子到上國小甚至國中都還有尿床現象,就是這個因素造成,所以學習自己如廁,最晚不應超過三歲以上。而家長若急著想更早在一歲開始訓練也可以,只是不要有跟其他孩子比較的心態,以免造成孩子的壓力。由於女孩發展比男孩早,所以建議女孩可稍為早一點訓練。
 
肺炎鏈球菌疫苗~家長最期望納常規免費接種
 
在「幼兒疾病預防類」調查中發現,家長對腸病毒的預防,都有正確的了解,但是對於肺炎鏈球菌的認知還有些不足,在肺炎鏈球菌感染好發季節選項中,58%認為在春冬季,29%認為全年都有,潘俊伸醫師表示,嚴格來講,肺炎鏈球菌感染案例四季都有,不過因春冬季包括流感等病毒比較常見,容易併發細菌性續發感染,使得肺炎鏈球菌案例也明顯增加,所以春冬季案例明顯偏多。
 
肺炎鏈球菌是造成孩童重症的主要殺手,感染後容易引發中耳炎、鼻竇炎,嚴重甚至會造成肺炎、腦膜炎等併發症。國內感染肺炎鏈球菌死亡率達到9.6%,幾乎每十位病童會有一位因此死亡,較美國的2%高出許多,原因在於疫苗接種率偏低所致。
 
同時,在「育兒資訊管道」項目中,有47%的家長希望肺炎鏈球菌疫苗能納入常規免費接種,除了因為肺炎鏈球菌對幼兒的威脅之外,完成四劑的疫苗接種,需自費一萬多元,在不景氣的現在,對家長無疑是一項重大負擔。
 
因此,除了期望國民健康局能加強相關衛教宣導之外,更希望政府能多編列預算,以提升疫苗接種率,給下一代健康更多的保障,而醫師也要盡可能提供家長相關資訊和必要諮詢。
 
多從醫師、書籍、育兒雜誌獲得相關資訊
 
在育兒資訊取得部分,大部分家長覺得“人際關係發展”以及“疾病照顧”兩項的資訊最為欠缺,潘俊伸醫師表示,寶寶的人際關係發展從三歲就要開始注意,如果覺得孩子和家人或朋友互動不是很好,或有任何疑問,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請教兒科醫師,醫師會視需要轉介至早療評估中心做進一步檢查,而許多相關書籍也可供家長參考。無論人際關係發展或疾病照顧等各種知識,其實都可以從醫師、書籍、育兒雜誌等各個管道獲得,只要父母多花些心思,相關知識的取得應該不是問題。
 
整體而言,現代父母在育兒方面算是相當用心,但是有些知識仍嫌不足,建議家長們多利用各種正規途徑,來獲得需要的育兒資訊,讓父母們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更能得心應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