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太放縱孩子可造就“刁蠻仔”

2008112315:02
鏡頭:稍不如意就撒野
6歲的小磊站在雪糕櫃前,索要一個情侶裝雪糕。母親極力勸說他挑選一個小點的,孩子開始不予理睬,緊接著便大吵大鬧起來。他用腳踢母親,將母親拿在手裏的雪糕扔在地上。他踢雪糕櫃,也踢企圖勸說他的售貨員。他在商場中大叫,絲毫不理會周圍的人的目光。父母拼命地想阻止,孩子的火氣卻越來越大。看著這無奈而萬分狼狽的父母,周圍的人議論開來了:“哼,要是我的孩子,看我不老拳相對。”孩子的父親漲紅著臉說道,“這個方法我早用過,可越打越糟。”
看到上面這個鏡頭,有人會問,這個孩子是不是有病?有的人也會問,是否因為父母太放縱孩子了?小磊確實是有病,只不過他所患的並不只是軀體方面的病,而是一種心理方面的障礙,他是一個小小支配狂。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情況,確實與父母的教育有一定關係,但心理障礙通常並不是某一個單獨的原因所致。看看小磊的成長經歷,不難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如何形成的。
小磊出生時體重不足,而且多病,嬰兒期便因常常感冒引起哮喘,因此,家人特別擔心他受涼,怕他哭泣。漸漸,家人發現這孩子極有個性,比如他異常地挑食,如果他不喜歡的食物,勸服他吃將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。如果試圖喂他,他便會嘔吐不止。1歲時,由於父母工作太忙,因此,孩子被送回奶奶家由奶奶帶。每年,小夫妻都會不時抽空回家看小磊,他們覺得給孩子的太少了,滿足孩子的種種願望似乎成為一種不可少的補償行為。奶奶和爺爺自然更疼愛這個孫子。3歲半時,小磊回到父母的身邊,可小磊已變得凡涉及他的事都要聽他指揮,他的意見一旦受阻,便會大發脾氣,令父母非常頭疼。
其實,在生活中,小磊式的孩子並不鮮見,我們常能看到一些孩子為了得到某種玩具或食物,在商場大吵大鬧,或賴在地上不肯走,令父母尷尬不已又束手無策。
成因:寵愛、忽視造就“刁蠻仔”
小小支配狂的形成有許多的因素,我們常常發現
★有慢性疾病或身體有缺陷的孩子;
★被寵愛過度的孩子;
★自幼受到忽視的孩子。這些孩子最容易成為“刁蠻仔”、“刁蠻女”,由於他們缺乏安全感,缺乏對別人的關心和同情心。他們沒有學會群體中的合作,沒有為別人著想的感情。
幼兒在5至22個月這段時期,孩子的感情、知覺、身體自控能力及思維都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。如果由於家人過分擔心孩子的疾病,或孩子受到了過分的嬌寵等原因,周圍的一切統統都變得適應孩子,孩子便失去了增強生活能力的先決條件——適應社會環境的機會。
由於他的不合作和支配性的習慣行為,在夥伴中他得不到認同,得到的是排斥。孤獨、離群的行為換來的是更沒有安全感。這時,他又恰好處於一種認定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,對父母的可支配性特別敏感的時期。如果孩子初始的支配行為沒有及時被糾正或被轉移,他便切實體驗到自己任性的作用,於是以後他再不會作其他的選擇,而是以種種方法熱衷於體驗支配他人。終於,他不斷地設想新的要求,不斷地支配父母,行為越來越霸道。最終成為像小磊一樣的小小支配狂。
預防:一有苗頭就說“不”
早期合理的教育可以預防這種行為的發生。當孩子七個月後,他開始具有初步可預見性的思維與行為時,便不能“不斷地滿足孩子的需要”,不能無限地對孩子的要求作出反應。比如說,孩子挑剔食物,就讓他餓著,不額外給他食物,他如果真餓,什麼東西都好吃。要讓孩子在相互適應的情況下漸漸與周圍的人合作。當發現孩子開始有這類支配性的行為時,要明確被告之這樣“不行”。絕對有必要讓孩子看到並瞭解到父母的優勢,這種優勢不是靠打人,而是讓孩子體會到父母較之成熟,較之有更多的才智。如果支配行為障礙一旦形成,糾正起來便絕非一日之功了,所以,為人父母者應當重視這個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