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樣吃火鍋,才能美味與健康兩者得兼

2009022415:38
可是,有人擔心火鍋容易讓人發胖,有人吃完之後常常受到上火的困擾,還有人吃火鍋不慎引發疾病。怎樣吃,才能美味與健康兩者得兼?  

吃什麼 超級無敵火鍋伴侶 

有的人在吃火鍋2-3天後,常常會出現咽喉腫痛,牙齦腫痛,舌尖、口腔潰瘍或出血,口唇包疹,腹脹痛,腹瀉,嘔吐甚至消化道出血等症狀,醫學專家們稱之為「火鍋綜合征」。如果在火鍋的食物搭配上下些工夫,就可以盡量減少症狀的產生。以下介紹幾種吃火鍋必點涮料,實乃居家旅行、饌飲怡情、健康美味必備之良品。

1.紅薯肉類食品是酸性食物,而紅薯則是鹼性食物,兩者進入胃中就可以酸鹼中和,盡量使我們的體內保持酸鹼平衡。  

2.蔬菜蔬菜含大量維生素及葉綠素,不僅能消除油膩,補充維生素,還有清涼、解毒、袪火的作用,但蔬菜不要久煮,否則將失去大部分營養價值及清火的功效。  

3.豆腐有的豆腐含有石膏,在火鍋內適當放入豆腐,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的攝入,而且還可以發揮石膏清熱瀉火、除煩、止渴的作用。  

4.白蓮白蓮不僅富含多種營養素,也是人體調補的良藥。加入的白蓮最好不要抽棄蓮子心,因為蓮子心有清熱瀉火的作用。  

5.生薑生薑能調味、抗寒,火鍋內要放點不去皮的生薑,因姜皮辛涼,有散火除熱的作用。

搭配羊肉的蔬菜  

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,能起到清涼、解毒、去火的作用。

涼性蔬菜包括:冬瓜、絲瓜、油菜、菠菜、白菜、金針菇、蘑菇、蓮藕、茭白、筍、菜心等。

此外,紅薯、土豆、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,也可用於搭配熱性的羊肉。 

飲料的選擇  

吃火鍋的順序也很有講究,最好吃前先喝小半杯新鮮果汁,接著吃蔬菜,然後是肉。這樣,才可以合理利用食物的營養,減少胃腸負擔,達到健康飲食的目的。以下幾種飲料都是吃火鍋時可以選擇的:

1.碳酸飲料雖然除糖分外含其他營養成分很少,但其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助消化,並能促進體內熱氣排出,產生清涼爽快的感覺,補充水分的效果也較好。

2.果汁飲料含有豐富的有機酸,可刺激胃腸分泌、助消化,還可使小腸上部呈酸性,有助於鈣、磷的吸收。但控制體重的人和老年人、血糖高者要注意選用低糖飲料。

3.蔬菜汁、乳品和植物蛋白飲料如酸奶、杏仁露、椰汁、涼茶等,尤其適合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。

4.酒類吃火鍋時,最好喝點白酒或葡萄酒,可以起到殺菌、去膻的作用,最適合涮羊肉時吃。但要注意,吃海鮮火鍋時不可飲用啤酒,不然有患痛風的危險。  

明星伴侶-酸奶  

酸奶口感細膩而稠滑,不但營養豐富,而且對腸胃有很好的保護作用。酸奶含有有利於胃腸道保護的乳酸菌,乳酸菌具有酸化腸腔,抑制腐敗菌生長和減弱腐敗菌在腸道中產生毒素的作用,預防並治療便秘、腹瀉、腹痛等消化道疾病。

這主要是由於酸奶中嗜熱鏈球菌、保加利亞乳桿菌和雙歧桿菌3種活性乳酸菌聯合作用,抑制腸道有害菌的作用非常強大,而且還能夠自我繁殖,以較高的存活率大批進入小腸,發揮改善腸胃機能的巨大作用。

營養專家介紹,這3種活性乳酸菌所產生的醋酸和乳酸,對腸腔起到酸化作用,可促進消化道的蠕動,從而更好地預防並治療便秘、腹瀉、腹痛等消化道疾病;此外,它們還能分泌多種酶,使難以溶解的蛋白質、脂肪和碳水混合物等轉化成可溶性物質,促進消化,幫助鈣、磷、鐵等礦物質和維生素D等元素的吸收和利用。  

怎麼吃 不同人群的火鍋禁忌  

營養學界常說這樣一句話:沒有不好的食物,只有不好的吃法。火鍋亦然。倘若不顧自身狀況及食物性味,只是一味貪吃,過後引發各種健康問題,可千萬別說「都是火鍋惹的禍」。那只是火鍋,可不是「黑鍋」。以下列出幾類常見的火鍋禁忌人群,快快對號入座吧!

◇川味火鍋患有慢性咽炎、口腔炎、胃病、潰瘍病、皮膚病、痔瘡、肛裂和經常流鼻血、牙齦出血者以及屬於「熱體質」者、孕婦等忌食。

◇海鮮火鍋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痛風患者,對海鮮過敏者忌食。

◆羊肉火鍋「熱體質」、素有痰火、感冒初期、服用瀉藥、急性扁桃體炎、急性咽炎、急性鼻炎、急性支氣管炎、肝臟疾病及瘡癤患者忌食。

◇菌類火鍋對菌類過敏者,痛風、慢性胃炎患者忌食。

火鍋裡什麼不能吃

首先,火鍋在使用前應徹底洗刷乾淨。特別是銅質火鍋的銅銹務必要除去。無論吃什麼,銅銹千萬不能吃,以免發生銅中毒,其主要表現為噁心、嘔吐、頭暈、呼吸急促等症狀。

其次,食材必須在滾開的湯中煮熟煮透。吃火鍋多用生肉、生魚、生菜邊涮邊吃,這些食品易被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卵所污染,所以吃時必須在滾開的湯中煮熟煮透,以達到「殺菌消毒」的效果,從而防止或減少消化道炎症和腸寄生蟲病的發生。

第三,入口菜餚溫度不要過熱。剛從火鍋中取出的食物要稍冷一會兒再吃,以免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,致使口腔和食道發生潰瘍,或對牙齦牙齒產生損害,引起過敏性牙痛。

第四,火鍋湯最好現做現用。火鍋湯不宜反覆使用,更不能將殘菜湯放在鍋中過夜再用,否則久煮的湯中亞硝酸鹽(一種較強的致癌物質)含量會增加,食後對身體健康有害。

第五,吃火鍋時喝湯要趁早,否則涮得時間越久,湯中所含的有害殘留物,如亞硝酸鹽的含量就越高。雖說薑是老的辣,可是這樣混沌的「老湯」還是少喝為妙。  

解開誤區 享受沒有負擔的火鍋時節  

1.羊肉肥牛脂肪含量太高,魚丸肉丸沒那麼多油

火鍋原料的選取直接影響到火鍋的熱量及油脂含量,肉丸、魚餃、蝦餃等含有大量油脂和鹽分,有些質量不好的丸子甚至還添加了很多澱粉,不僅熱量高,還缺少肉類的營養。因此建議大家在選擇火鍋料理時,應以瘦肉和低脂肪的海鮮為主,可多選擇雞肉片、裡脊肉片、海鮮、百葉等,還可以適量加些豆腐或豆皮來補充植物蛋白。

2. 綠葉菜多多益善

很多人都知道葷素搭配的飲食原則,但是葉類蔬菜由於葉面面積較大,容易吸收湯底中的油分,從而導致整體上脂肪含量增高,使本來低熱量的素菜也不再「素」了。不妨選擇根莖類或海菜類食物,如蓮藕、土豆、胡蘿蔔、白蘿蔔、海帶等,因為塊狀的蔬菜不會過多「夾帶」鍋中的油,其中富含的膳食纖維還能幫助趕走腸胃中的油。

3.吃完火鍋還要吃燒餅、點心等主食

吃火鍋時,人們往往會在把所有菜涮完後再來個主食,這樣熱量就大大超標了。最好在吃到六七分飽時,便吃少量澱粉類食物,既可以控制熱量的攝入,又可以促進消化。如果已經吃了很多的土豆、粉條等富含澱粉的食物,主食就可以減量或不吃。

4. 各種醬料隨意選擇

大家在關注菜品之餘往往容易忽略的是,醬料的熱量其實非常可觀。不論是麻醬韭花還是香油蒜汁,脂肪和鹽分的含量都非常高,一大匙醬熱量更是超過100大卡。如果能以醬油、蔥、辣椒等調味品製成蘸料,所含熱量將比醬料低3/4。在醬料中加點醋,也有去油解膩的作用。

5.一點點涮,慢慢吃

雖說慢餐有益健康,但火鍋是個例外。火鍋湯底燒煮90分鐘後,亞硝酸鹽含量會明顯增加,所以吃火鍋時間不宜過長,應控制在1個半小時以內。此外,長時間坐在那裡吃火鍋,會使胃液、膽汁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,腺體得不到正常的休息,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痛、腹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