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注音符號的幾個訣竅

2009022721:33

學習韻符要注意口型

韻符是主要的聲音,又稱元音,讀韻符要注意﹕口腔的開合、口型的展圓、舌位的高低。

一、單韻符口型不變

ㄚ、ㄛ、ㄜ、ㄝ是單韻符,發單韻符的特色,就是要先定口型再發音,等聲音停止再把口型合起來。不可以一面念,一面把嘴合起來。

二、複韻符要改口型

ㄞ是ㄚㄧ的合成音,念的時候,要改變口型,由開而扁,收ㄧ音。

ㄟ是ㄝㄧ的合成音,念的時候,要改變口型,由開而扁,收ㄧ音。

ㄠ是ㄚㄨ的合成音,念的時候,要改變口型,由開而合,收ㄨ音。

ㄡ是ㄛㄨ的合成音,念的時候,要改變口型,由開而合,收ㄨ音。

三、聲隨韻符要收聲母音

ㄢ是ㄚㄋ的合成音,念的時候,要改變口型,由開而合,收ㄋ音。

ㄣ是ㄜㄋ的合成音,念的時候,要改變口型,由開而合,收ㄋ音。

ㄤ是ㄚ的合成音,念的時候,要改變口型,由開而合,收音。

ㄥ是ㄜ的合成音,念的時候,要改變口型,由開而合,收音。

四、合口和撮口的口型不同

 

五、ㄣ與ㄥ要分辨清楚

ㄣ、ㄥ是兒童不易學習的注音符號,一般來說,學生念ㄣ可能比念ㄥ容易些,這主要是因為﹕南方人發音習慣是口腔開度較小,所以發ㄣ音時口腔較小,而且收前鼻音,念起較不難。但是發ㄥ的聲音,困難度就變大了,因為發ㄥ的音口腔要開,ㄥ收的又是後鼻音,接近喉音,由於閩南語多舌尖音,口腔較小,而且少用喉音,是以南方孩子要發ㄥ這個音較困難。

我們可以先教會發ㄣ的聲音。教ㄥ時,告訴學生ㄥ的樣子是向一邊張開的,我們讀它時也要開著口來念,也就是唸ㄥ時,口腔都是開著的,不要合起來,這樣就可以學會了。請你試試看ㄥ(開著口念它,等念完才合口),然後立刻練習ㄅㄥ、ㄆㄥ、ㄇㄥ、ㄈㄥ、ㄉㄥ、ㄊㄥ的拼音練習。

ㄥ有兩種發音,一種發庚韻(ㄜ),一種發東韻(ㄛ),只有在ㄨㄥ、ㄩㄥ時發東韻,其餘和聲符拼讀時都發庚韻。

六、把握五個變音的情形

結合韻符號的念法是從音到韻符,只要不把兩音切斷,就可以念得很好,但是一旦教到ㄧㄢ、ㄩㄢ、ㄧㄣ、ㄩㄣ、ㄧㄥ時,都會發現一個現象﹕直接拼讀起來,聲音就是不對。原因是﹕韻符有五個變音,這五個注音在念它時,會產生變音的現象。

ㄧㄢ音,依音素分析,它應讀成ㄧㄚㄋ,但是讀時會變成ㄧㄝㄋ ,母音改變了。

ㄩㄢ音也是一樣,依音素分析,它應讀成ㄩㄚㄋ,但是讀時會變成ㄩㄝㄋ ,ㄚㄋ變成ㄝㄋ,母音改變了。

ㄧㄣ音,依音素分析,它應讀成ㄧㄜㄋ,收聲母ㄋ,可是在拼讀時產生變音現象,中間有母音ㄜ消失掉了,ㄧㄣ讀出來的聲音是ㄧㄋ 。

ㄩㄣ也是一樣,依音素分析,它應讀成ㄩㄜㄋ,可是由於變音,中間的母音ㄜ消失掉了,我們要讀成ㄩㄋ 。

ㄧㄥ音,依音素分析,它應讀成ㄧㄜ,中間有母音ㄜ,後收聲母,可是拼讀時由於變音,中間的韻符ㄜ消失了,我們會讀成ㄧ 。

七、要用直拼法或快讀來拼音

拼音一直是教學注音最難之處,兒童拼音常發生兩種現象,一種是會念上面的聲符,會念下面的韻符,但是讀不出拼在一起的聲音。第二種是念的時候,會把聲母的領音(也就是使聲符發音的韻符)念出來,如﹕ㄅㄛ(脖子)會念成ㄅㄜ——ㄛ的音。事實上,直拼法是直ㄅ和ㄛ拼,不會有ㄜ的音。此外,讀這個音時,口腔要開、要圓。

聲符是阻擋氣的作用,主要是藉唇、齒、舌來阻擋氣流,拼音時以韻聲為主,不同的聲符,則是把舌放在不同的位置而已,所以拼音以直拼為主,讀時直接念出或是用快讀的方法念出來。

六、避免用注音符號造詞

一般教生字時,老師會要求學生造新語詞,二、三年級小朋友,已經學會了查字典,要求學生造詞,學生可以先做預習,從字典裡認識新語詞。但是教注音時,學生還不認識漢字,則要避免學生用注音的音去造詞,因為容易讓學生誤以為同音字都是相同的寫法,例如老師教ㄑㄧㄥ(青蛙的「青」),然後老師要學生造詞,學生會造出﹕青蛙、蜻蜓、清潔、很輕等,也許學生會誤以為,凡是發ㄑㄧㄥ這個音的字都一樣,如此將來學生寫作文時就容易寫錯字,所以老師要注意這個問題,如果要學生造詞,則要

說明,這些詞的聲音相同,但是寫法是不同的。

七、 善用教具及教學法

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,教學時,一定要多用教具及教學法來幫助學習,例如﹕利用注音符號磁鐵,不斷變換聲符或韻符,讓學生多做練習。又如﹕善用圖片增強記憶,或用遊戲方法,增加學習興趣等。有關圖片及遊戲法,在教學手冊每一課中均附有參考資料,供教師使用。

學習注音符號,是學習一切學科的入門,老師能把學生的注音符號教好,對學生未來的學習,就會有很大的幫助了﹗

作者羅秋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