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個壞習慣,如何扳過來

2008112223:48
■《生命時報》
  吮拇指、拉頭髮、挖鼻孔……幾乎所有孩子在焦躁、無聊或疲憊時都會做一些不雅的舉動。家長對此深惡痛絕,總希望能把它們「扳」過來。但有時,過分的關注不僅收效不大,還會適得其反。美國丹佛的兒科醫生瑪麗安妮·內佛特博士在《育兒》雜誌上發表文章稱,這些兒時的小毛病通常都是無害的,只要順其自然就可以隨年齡增長自行消失。父母與其指責孩子的小毛病,不如去瞭解一下他們到底有什麼壓力,對什麼樣的事物感到緊張。
  1.挖鼻孔

  幾乎每個孩子都挖鼻孔,有的還會把鼻屎抹得到處都是。這不僅是社交上不能容忍的行為,還可能造成鼻孔出血,增加感冒風險。如果孩子挖了鼻孔再揉眼睛,還可能引起結膜炎。

  該怎麼做:看到孩子挖鼻孔不要說他們「噁心」,因為這會使孩子覺得你不喜歡他,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,可能會有過度反應,變本加厲。家長應用就事論事的態度讓孩子不要在公共場所做出這種動作。給他們塊手絹;注意及時為他們剪指甲;在房間裡可以用加濕器,避免鼻子出現不適。如果孩子不合作,可以給他的手指貼個橡皮膏,讓他挖鼻孔時感到不順手,就會停下來。

  2.拉頭髮

  孩子在5歲以前往往喜歡用手去拽頭髮,一旦停下來,就吸吮手指。相對來說,這是比較容易對付的。另外一種比較嚴重的發生在較大的孩子身上,叫拔毛髮症,他們會不能克制地長時間扯頭髮,這有可能造成明顯的禿頂。

  該怎麼做:不要為此懲罰他們,也不要給他剪短髮,更不要企圖用買玩具的方法轉移他的注意力,因為這會讓孩子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。對學齡前孩子的這種行為,家長只要忽視就可以了,當他們不再吸吮手指時,這個動作也會消失。但大些的孩子如果總拔頭髮就要看醫生了。

  3.吮手指

  大約有一半4歲以下的小孩都有吸吮手指的毛病。絕大多數專家認為這是正常的。而且,嬰兒覺得孤獨時,吸吮手指還能幫他舒緩情緒。通常情況下,孩子到了三四歲就不再吮手指了,1/5的孩子會晚一點,到5歲才結束。但如果孩子到了6歲左右換牙時,仍有吸吮手指的習慣,就會對牙齒生長產生不良影響。

  該怎麼做:在孩子4歲以前,不必刻意去制止他們,即使孩子年齡稍大還沒有改,也不要為此責罵他們。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,讓他們做些有益的運動,避免枯燥的生活,比如玩一些需要雙手都動起來的遊戲。孩子懂事後,耐心地叫他們不這樣做就可以了。6歲以上的孩子如果因此牙齒受損要盡快去看醫生,同時也可以考慮去看看心理醫生。

  4.咬指甲

  10—18歲的青少年不少都愛咬指甲,這表明他們感到緊張、無聊或正在集中精神做一件事。乾燥的、有裂痕的指甲也會吸引人去咬,而且一旦開始,就會形成習慣。這很容易傷害指甲周邊的皮膚,引起流血或感染,同時,也會對牙齒,特別是門牙造成損傷。

  該怎麼做:不要指責孩子的指甲難看,這只會加重他們的這種行為;也不要讓他們用指甲去做挖土這樣的動作,因為這會使指甲邊緣變得粗糙,刺激他們去咬。家長應該每天對孩子的指甲做護理,塗些滋潤乳,修理指甲的邊緣,用指甲銼把不平整的地方弄好。

■面對孩子的壞習慣該怎麼做
  5.舔嘴唇

  舔嘴唇或咬嘴唇是孩子想要滋潤乾燥開裂嘴唇的表現。當他們感到緊張、焦慮、疲勞時,舔唇動作會明顯增加。這種行為易使嘴部皮膚出現感染,令嘴唇周圍一圈的皮膚呈現紅色。

  該怎麼做:不要對此過分留意,但要給孩子一些護唇膏,讓他隨意使用,晚上也可以敷上凡士林促進皮膚癒合。

  6.磨牙

  15%的孩子有睡覺磨牙的習慣,對此,專家還沒有給出確切的原因。但有種理論認為,這是神經緊張的一種表現。長期用超出平時的力量運動下頜,會使下巴酸痛,牙齒也會變得鬆動,還可能引起頭疼。

  該怎麼做:不要責備孩子,更不要在磨牙時把他叫醒。堅持帶孩子做牙科檢查,可以預防磨牙。盡量減輕孩子的生活壓力,比如睡覺前聊聊天,幫他放鬆心情。

  7.男孩愛抓自己的「小雞雞」

  小男孩總愛玩自己的「小雞雞」,對此,多數父母認定是個壞毛病。實際上,這只是孩子在熟悉自己的身體,對幼兒是完全無害的。所以家長不應該做出過分的反應,這會讓剛學走路的孩子誤以為自己出了什麼問題,精神上受到傷害。其實,當孩子逐漸長大,意識到這樣的舉動在公共場合不能被接受時,他就會不這麼做了。

  該怎麼做:把身體每個部分的正確名稱教給孩子。如果孩子小時候在其他人面前露出生殖器,要不動聲色地用其他活動轉移他的注意力。到了四五歲,可以告訴他,生殖器是不可以在其他人面前展示的。如果孩子在規勸後仍經常這樣做,還總想觸碰其他人的,那就應該尋求醫生的幫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