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和不喜歡的人相處

2009031410:36
聖嚴法師開示
中國人常說的「人緣」,日本話稱為「人氣」。

例如,有的明星在戲裡的演出不 一定很出色,但是他有某種特質,無形中會吸引許多影迷,很受大家歡迎;有的明星 則沒有這種特質,但他的戲演得好、歌唱得好,所以還是會有許多戲迷、歌迷支持他,這是因為他透過美妙的歌聲、精湛的演技,或是他的看法、想法與大家結緣,所以大家都喜歡他。

像我透過寫作、演講,也和很多人結了緣,因此我走在路上時,很多人見到我就會說:「你是聖嚴法師嗎?我看過你的書。」

我雖然不是直接與讀者面對面,而是間接透過書本作媒介,也算是與大家結緣。

從佛教的觀點來看,這就是「緣」。

如果結的緣是好緣,別人自然會主動親近你,喜 歡和你做朋友;如果結的緣是惡緣,別人就會討厭你,不願意和你合作。

所以,如果大家都不喜歡你,或許就表示你平時不願與人結善缘。

彼此有緣的人相處在一起,必然感到親切、歡喜;遇到和自己無緣的人,光看對方的模樣就覺得討厭,他的一舉一動,都讓你不順眼、不喜歡,甚至連髮型和動作都可以嫌棄。

其實問題並不一定出在對方身上,因為喜歡或討厭是主觀的感受,有些可能是你自己 從小養成的觀念,有些則可能是過去的經驗在腦海裡留下的印象。

例如,看到三角臉 的人,就聯想到毒蛇的頭是三角形的,覺得很可怕;看到瘦長的臉又聯想到馬臉,覺 得很難看;看到圓形臉,又認為是燒餅臉,不雅觀,無論看到哪一種臉型,都一樣有意見。

又或者,某類型的人曾經在某個機緣下,帶給你很不舒服的感覺,從此以後,看到這類型的人你就覺得反感。

由此可見,喜歡或不喜歡,可能起因於自己在過往的經驗中,在某一時刻停駐過心頭 的記憶,也可能是過去世所帶來的好惡,以至於見到某類型的人、聞到某種味道、聽到某種聲音,都會產生自然的心理反射作用。

所以,如果某個人讓你覺得很討厭,可能是你過去世沒有和他結善緣,或根本結的就 是惡緣;也可能是你在這一生中,沒有意願要與這類型的人結緣。

但是,你討厭的人未必會真的對你造成不好的影響,那只是你主觀意識在作祟,導致你排斥、不願接觸對方;如果對方也有同樣的回應,就會造成互相敵對的局面,漸漸地,自己就變得沒有人緣了。

當我們遇到不喜歡的人時,不妨這麼想,就是因為自己前世沒有和對方結善緣,所以這一生他老是來煩你、整你、讓你難過,但這些困擾可以讓你有更多磨練的機會、成長的空間,你反而應該感謝他。

即使你善待對方,對方還是對你不好,你仍舊要繼續 與他結善緣,因為既然過去未曾與他結好緣,此生更應該與他結善緣。

如果能有這種觀念,即使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,也會覺得對方是來成就自己的菩薩。

所以,如果別人對你不好,你仍然要善待他;如果別人傷害你,你仍然要一本初衷地照顧他;如果別人欺負你,你應該要原諒他,這就是「廣結善緣」。

如此堅持下去,別人便會逐漸被你的態度所轉變。

也許此生你一直付出,都得不到對方正面的回應,但還是要繼續和他結善緣,這種緣叫「來生緣」。

畢竟連草木、動物都有感情,更何況是人呢?只要心存善念不斷地付出,對方一定會轉變,即使今生不轉變,來生也會轉變。

所以,只要抱持著與他人結「 來生緣」的信念,便不會覺得和自己不喜歡的人相處是件苦差事了。

淋雨的老和尚(改造惡緣)

時近傍晚,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,突然雷聲隆隆,天下起了大雨。

雨勢滂沱,看樣子短時間內不會停止,「怎麼辦呢?」和尚著急四望,所幸不遠處有一座庄園,只好拔起腳步去求宿一宵,避避風雨。

庄園很大,守門的僕人見是個和尚敲門,問明來意,冷冷地說:「我家老爺向來和僧道無緣,你最好另作打算吧!」

「雨這麼大,附近又沒有其他的小店人家,還是請您給個方便。」和尚懇求著。

「我不能擅自作主,等我進去問問老爺的意思。」僕人入內請示,一會兒出來,仍然不肯答應,和尚只好請求在屋簷下暫歇一晚,結果,僕人依舊搖頭拒絕。

和尚無奈,便向僕人問明了庄園主人名號,然後冒著大雨,全身濕透奔回了寺廟。

三年後,庄園老爺納了個小妾,寵愛有加。小妾想到廟裡燒香祈福,老爺便陪著一起出門。

到了廟裡瞥見自己的名字被寫在一塊顯眼的長生祿位牌上,心中納悶,找到一個正在打掃的小和尚,向他打聽這是怎麼回事。

小和尚笑了笑說:「這是我們住持三年前寫的,有天他淋著大雨回來,說有位施主和他沒有善緣,所以為他寫了一塊長生祿位。住持天天誦經,迴向功德給他,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結、添些善緣,至於詳情,我們也都不是很清楚……」

庄園老爺聽了這番話,當下了然,心中既慚愧又不安……後來,他便成了這座寺廟虔誠供養的功德主,香火終年不絕。

這是一位老和尚最喜歡講的,一個改造「惡緣」的故事。


世界說小不小,說大不大,人生何處不相逢。

胸襟寬大肚量能容的人,明了「大恩與大怨,人我原無兩」的道理,環境與他人施與自己的一切恩怨,都能激勵啟發自己,恩與怨都是成就道業的助緣。

相反的,心胸褊狹的人,除了求一時之快以外,積累惡緣阻絕善緣,結果只有逐漸封閉自己未來更多可能的路向。

或許,要如故事中那位住持般的胸懷修為,可能不易,然而「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雖不能至,心嚮往之」,以此為人生成長的標竿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