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師說:某些小孩,因為體質敏感的關係,當他們吃到某種特定食物,
或接觸到某種東西時,在皮膚就會出現巨癢的紅斑,丘疹和小水疱,
常見於兩個月以上的小嬰兒,長大後會消失,故又稱之[嬰兒溼疹]。
食物的因素包括蛋白,牛奶,花生醬,豆類,玉米,小麥,蕃茄等,
接觸方面則包括毛毯,地毯,動物皮毛,灰塵等。
會怎樣?
在兩個月大的嬰兒,開始出現在臉頰,額頭。接著會蔓延到耳後,
頸部,軀幹和四肢的關節突出面,這個病變的特點就是癢,所以又稱之[會癢的皮疹]。
一般在長大後漸漸會消失,三歲之後就比較少見,但約有百分之五的人會持續到成人。
在這些較大的小孩,他們的皮膚病變則集中在上下肢的關節彎曲面部分,因為反覆的發生,
經常搔抓,使皮膚變厚,變粗,變乾,顏色深淺不一。但不會產生疤痕。
在乾燥的環境,大量出汗,接觸到粗糙的東西或清潔計時,會使癢加劇,
有時因為抓傷皮膚而導致細菌感染。另外有少數小孩,因情緒心理變化,
也會影響。
根據統計顯示,罹患這種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,約百分之八十,將來長大
之後會併發過敏性鼻炎,支氣管氣喘。
怎麼辦?
假如發現吃了某種食物就產生皮膚病變,
那避免再吃到那種食物就是最根本的辦法了。
其次,平常皮膚的護理非常重要,盡量不要接觸到刺激的東西,
像粗糙的木材,清潔劑,肥皂等,動物的皮毛,
灰塵,毛毯,地毯也不行。避免過度出汗,但是卻要經常洗手,
洗澡。以保持皮膚有充足的水分。
急性發作時,如果症狀嚴重,醫師會開些止癢的口服藥物,
還有外用的藥膏,包括特殊的肥皂。
家長要了解的是,這個病與孩子的體質有關,
雖然大部分在長大後會好轉,可是在這之前,
可能反反覆覆的出現,每次只要能夠始皮疹保持溫和,或變的輕微,就該心滿意足了。